跳到主要內容區
 

個案研討:公車刷卡機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6-19

一張含有 文字, 道路, 街道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個案研討: 公車刷卡機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上PO出一張照片,可以看到悠遊卡刷卡機的螢幕下方被貼滿85張箭頭貼紙,且所有箭頭都指著下方的感應區,很明顯是希望乘客不要感應到錯誤位置,讓網友笑說「司機怨念很深」,可能是提醒乘客太多次。
  • 發文至今已經獲得超過3.6萬人按讚、超過700則留言,顯然台灣人對此事非常有感,甚至大家都有錯誤動作。而一名從事公車司機的網友就說,自己已經看到見怪不怪,留言中也有擔任公車司機的網友說,「每天起碼要說10來次『放下面一點』」,甚至還看過有人拿健保卡刷,只好無奈開玩笑「我這裡沒辦法掛號喔」。  (22023/04/23 風傳媒)

 

傳統觀點

  • 網友留言:「就是會有人眼殘拿卡去感應螢幕」、「可見笨蛋太多,司機心很累」、「應該是貼給我這種老是刷螢幕的人注意的」、「今天才剛看到一個阿姨狂刷螢幕,司機喊第三聲刷下面,阿姨才意識到自己刷錯」、「司機大哥已經被對不準的提醒聽到崩潰了」。
  • 許多網友也現身自首,坦言自己當初就是那位被提醒的人,「我就是刷螢幕的那個傻子,被司機喊過一次後就知道了」、「我第一次搭公車也逼錯地方」、「不貼一堆人往上面螢幕刷,還有刷監視器螢幕,連旁邊車機都有人刷你信不信」、「感覺貼的過程中也有注入咒力,每一張都蘊含著深深的情感」、「司機表示:一個人逼錯我就貼一次」、「是笨蛋太多,司機心很累」、「太好笑了」、「司機表示不要再問了」、「原來不是嗶螢幕也能」、「我就是一直刷上面那個人」。
  • 也有網友認為,會這麼多人搞錯代表是設計問題,沒看過這種機器的遊客或老人家,很容易會誤以為跟手機的觸控螢幕一樣,以為螢幕才是刷卡的位置。

 

人性化設計觀點

  看來的確有很多人犯過錯,會有這麼多人搞錯,以人性化設計的觀點來看,就是設計有問題!讓我們看看上圖的刷卡機造型:最上端是顯示幕,包括螢幕,全部約占1/3;中間一段也占1/3是白色,上面畫了二個重疊的長方形,上面的中空寫NPC、下面的半個是黑色的寫card,這才是正確的刷卡區,可是對於圖形和外文標示看來很多人都沒感受到其提示作用;最下方1/3是黃色的,很明顯的不會是刷卡區,也沒人錯刷此處。

  正因為很多人刷錯,使得司機煩不勝煩,所以貼上很多箭頭符號,再看看貼上箭頭符號的位置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刷錯的人都是把顯示螢幕區當成刷卡區了。當然不同公司的刷卡機設計上也不相同,但大體上設計的都相當類似,如下圖是另一例: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常會受到自身專業審美觀的影響。在功能上,設計師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可是使用人卻並不一定有同樣的認定,本案就是明證。可是,設計師不要忘了,所有設計出來的產品最終都是要給人使用的,因此要從使用人的角度來思考。如果還要看說明、指標或旁人提醒才能正確使用,就表示設計上一定有改善的空間。

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誤把螢幕區當成刷卡區?顯然目前的設計沒有正確的引導功能。設計師要想的是:怎麼改變設計才能產生正確的引導?而不是怪使用人不看清楚、太笨、老是教不會!或許正是網友指出的,因為手機的輸入和輸出都是在同一個顯示屏幕上,所以誤認為螢幕也能夠感應,大家早就習慣了手機,所以才會出錯。所以,要如何改變設計或圖示,讓人一看刷卡機外表,就能自然的得到暗示,刷在正確的區域,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同學們,刷卡機應該怎麼改變設計或圖示,你有什麼好的點子嗎?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