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周期
時間周期
資料來源:《破譯人類的明天 --- 解讀未來暗含的世界秩序》,Michael Lee,關成華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
周期無所不在,例如:四季輪迴、太陽系運行、每洋潮汐、洋流、氣候釀期變化、人口增長、生物體生命、產品壽命、月經、經濟變動、股市波動、流行時尚、選舉周期、帝國興衰、權力更迭……等等都存在周期。
周期的無所不在,讓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極易預測的「鐘擺世界」,從心跳到日常行為,生命的運行都是有周期的。那麼究竟什麼是時間周期呢?時間好像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它解開了生活中的內置編碼,推動事物向自己的目標發展,也創造了周而復始的行為節律,正如DNA的功能一樣。周期性呈現規律,它的發生有一定的時間間隔,且具有持續的時間。我們在發生的事物中尋找規律,科學總是注重認識規律,據以制定法則、原則、理論、模型,來解釋周期現象發生的過程和機制。這些規律一旦證實,就成為我們用來解決共同問題、認識未來世界的依據。
以太陽系的運轉為例,地球24小時自轉一周、365.25天繞太陽一圈,相當規律、地月關係與潮汐、萬有引力……等等,牛頓物理印證了太陽系是一個穩定、可預測的系統。許多生物也會通過識別天體規律,來幫自己定位。人們也能從對稱和規律中看到「美」,看看雪花、多面結晶體、甚至樹葉、花朵、蝴蝶……等所呈現的秩序、完美的自然規律。數學規律看起來比較抽象,但我們也經常從數學的秩序中得到啟發,設計出實用且美觀的產品。例如高爾夫球就有220個正六邊形和12個正五邊形,可以完美的校正飛行時受力不均的現象。微觀世界同樣如此,雪花呈六邊形,但各不相同差異微妙;植物的螺旋軌跡都是或接近137.5
從原子到宇宙,從人類到動物,同步趨向是世界上最普遍的驅動力。人類的心臟遵循自己的振盪器產生心電節律;大腦也有振盪器,產生24小時的生物時鐘,這就是讓我們保持與世界同步的內部時鐘。生理節律的同步體現在三個層面:細胞與器官的同步;器官與人體的同步;人體與世界以及24小時生物鐘的同步。生活在一起的女性,月經周期也會趨同。這告訴我們,通過某種融合置換,自然中的規律周期能夠影響人類彼此。這些同步性己經超越人類的意識範圍,是無序中自發出現的秩序,它自動的發生,且深深的根植在人類的生命周期之中。
什麼是周期?就是以同樣的順序規律或間歇性出現的一系列事件,所以可以把它看作是在時間維度上呈現的規律性。最重要的周期可能是生命周期:一個有機體從出生到最終死亡的完整階段,包括開始、變化、成長、頂峰、衰退、死亡,這不是一條可量測的、有序階段的、可預測的時間路徑嗎?
愛因斯坦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於時空連續體中,因此必然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深刻影響。自然規律普遍存在,規範著系統在時空中如何運行。亞里斯多德認為事物都有它的開始和終點,不論是有生命的,還是被制約的,抑或是被破壞的都有周期。我們用時間計量這種位移,時間本身又被這種位移計量,所以等於時間有循環,本身也是一種周期。那麼,我們是否能夠隨著時間運動和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狀態?
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在《歷史研究》中通過經濟學、政治學及社會學的方法發現文明演化背後存在著一致的規律,社會是沿著變化與成長路徑不斷的前行。他研究21個文明起源時發現,人類需要集體應對來自自然環境的嚴峻挑戰,這才是激發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挑戰-成功應對-新挑戰-新成功應對…」交替循環不斷前進,湯恩比把這個良性循環過程稱為「生長的節律」。他還注意到,成長的文明發展模式都很一致,即以一種有創造力的少數人領導後知後覺多數人的模式發展,社會運行的機制,就是對行為的模仿。一個強大而有創造力的領導力,通過一個有效的模仿系統塑造國家,這種模式就是人類本性和社會發展的固定法則。同樣的,他分析比較了這21個文明,其中13個已經消亡,7個正在衰落,發現如果社會由一些腐敗、自私或軍國主義政治人物把持,這種無能人治理的狀態遲早會讓一個文明解體。同樣是模仿 --- 領導人樹立風範,人們追隨 --- 可以興邦也可以喪邦。湯恩比建立的模型不但可以用來認識過往的興衰,更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成敗。
歷史存在規律,經濟是否也有規律?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得的研究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和商業存在有規律繁榮和崩潰交替的周期。1929年的投機泡沫、股市崩盤就是先繁榮後崩盤的經典案例,經濟形勢是因、股市表現是果,這個順序從不顛倒。在繁榮時期財富過剩,存款充足,樂觀情緒助長經濟過熱。隨後的崩盤加上生產周期的作用,抑制了非理性的亢奮,經濟進入了大蕭條。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記憶的淡忘,投機心理又慢慢滋生成長,形成了新的循環。這是不是告訴我們,經濟的未來都存在於現在之中,所以可以從現在中窺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