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馬凱碩看中國 (8)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8-23

馬凱碩看中國

重新整理自:《亞洲的21世紀》,馬凱碩(新加坡Kishore Mahbubani)原著2022年1月出版

繁體中文版,三聯書店,2024

馬凱碩接受德國時代周刊記者的訪談,回答了一些與中國有關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問題:在過去幾十年裡,西方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密切接觸,寄望方互惠互利,使民主能夠在中國發芽,可是,這種結果並沒有出現。西方過去與中國建立密切關係是愚蠢之舉嗎?

馬凱碩:當然不是。西方實際上已經成功實現了對中國的許多關鍵目標。只要看看中國是這40年來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發動過戰爭的國家,就反映了這個事實。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是當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功故事之一。

問題:2001年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不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人們原本是期望通過貿易改變中國,然而,中國卻只享受了貿易帶來的好處,中國經濟在全世界總量從8%增加到了19%,美國則下降到15%、歐洲下降到了16%。這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我們認為中國從未接受以互惠為指導的自由開放市場規則。

馬凱碩: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歐美則是在近200年來才出現經濟騰飛。1960年,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美國,在全球GDP總量中占比高達50%,這種情形是不是該結束了?你也看到了,正是因中國生產的廉價產品,才使歐美民眾能維持生活水平。這不該定性為獨裁國家和民主國家之爭,我認為這只是在見證中華文明的回歸。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非理性、情緒化的地緣政治挑戰是不明智的。一個建國不足250年的國家,竟然期待改變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國家,還認為應該採用西方國家的模式,這樣的假設是傲慢的!

問題:區分自由社會與不自由社會並非出自傲慢。您似乎把民主和獨裁放在了同一個道德層面上。

馬凱碩:我想說的是:應該尊重各國的選擇。如今,自由已經在中國發展起來了,1980年我第一次去中國時,中國人的穿著、住房、工作都不能選擇,今天都可以了,甚至還可以自由旅行。如果中國確實是一個黑暗的、被壓迫的的國度,為什麼每年會有1.3億遊客出國旅遊後,都自願的回國?近百年來受盡了西方蹂躪、屈辱的中國人民,尊重和支持他們的政府,現在是中國變得強大了,你們卻來問為什麼不對政治進行改革?

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確實取得了難以令人置信的成功,但我很確定,中國模式不可能出口到歐洲,因為人們都想在一個開放社會裡過自由的生活。

馬凱碩:我可以向你保證,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中國人不會剝奪你認為的自由生活方式。

問題:美、歐都在宣稱要與中國脫鈎,或者說減少依賴,希望中國遵守的原則同樣適用於中國公司。

馬凱碩:在70多億世界人口中,12%的人口生活在西方,88%的人口生活在西方以外的國家。這意味著,無論哪個西方國家決定與中國脫鈎,那麼該國就是在與世界其他國家脫鈎。世界各國的政府不是都在致力於改善人民的生活、提升人民的福祉、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以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你說得很對,我們確實必須為各方制定明確的規則,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問題:在您看來,中國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為此擔心是杞人憂天。但今年在中共的全代會上,刪除了「和平統一台灣」中的「和平」一詞。另外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也不太在意國際規則,習主席似乎也在以一種相當有力的方式推動中國的崛起。

馬凱碩:從地緣政治角逐的歷史告訴我們,根本不存在所謂仁慈的超級大國。但迄今為止,中國表現出來的是非凡的戰略克制力。如果中國要採用軍事手段,是不是可以毫無問題的在24小時之內拿下南海諸島?但事實上,中國並沒有這麼做。

問題:中國之所以沒有訴諸武力,是因為它明白現代戰爭依靠的不是炸彈和士兵,而是商業力量和數據。在這二方面,中國也是極具攻擊性。你對澳大利亞正面臨中國的經濟制裁、荷蘭和瑞典在批評中國後也受到了來自北京的壓力,有何建議?

馬凱碩:借助經濟實力來達到地緣政治目標的行為並非始自中國,長期以來,美國不是一直在這麼做嗎?澳大利亞應學會適應新的現實,因為它的鄰居有40億亞洲人。當初,美國崛起時在中美洲扶持傀儡政府,使中美洲各國不得不進行調整。因此,我對於中小型國家的建議是:當新的超級大國出現時,我們必須學著適應和自我調整。

問題:德國和歐洲有一定的政治優勢條件,在中美新一輪的競爭中,應該如何自我定位?

馬凱碩:對歐洲來說,最佳的選擇是做自己的主人。只要自己足夠強大,歐洲就不必做任何人的附庸。我發現,在諸如聯合國等多邊機構中,歐洲實際上一直不願意站出來告訴美國:加強「全球規則」能使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共同受益。我不理解歐洲為什麼不這麼做?

問題:你為何對中國會遵守多邊規則抱有希望?因為事實並非如此。

馬凱碩:美國自創了「美國例外論」,中國也可以這麼做。但是,如果你制定出將使各國共同受益的多邊規則,我預測中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遵守相關規則。

問題:從長遠來看,異質競爭要比同質壟斷更具生命力。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不知自由和公平的競爭原則是否仍然盛行。以人工智能為例,中國在該領域的處境要比美國歐洲好得多,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監管框架驅動的,中國並沒有關於隱私或數據所有權的限制,唯一的監管原則就是要服務於國家的整體發展,該如何應對這種不公平的優勢?

馬凱碩:我認為歐洲已經足夠成熟,可以明確告訴美國和中國:你們如果想發展人工智能,就必須基於相關規則,世界上其他國家會信任歐洲的。這很重要,因為歐洲沒有專制的議程。

問題:回看百年歷史,當英德兩國爭霸時,「全球化1.0」時代終結;當中美兩國捲入懲罰性關稅在內的貿易戰,是否擔心「全球化2.0」時代的終結?

馬凱碩:我很看好全球化的未來。亞洲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聚集地,我也深知他們的願望:過上與許多西方人一樣的舒適生活。新冠疫情結束以後,大家都可以再次隨心所欲的到各地旅行,全球化將以勢不可擋之勢捲土重來,「全球化3.0」的時代就要來了!

感想:

你認為馬凱碩是在為中國辯護嗎?我想他自己不會認為如此。他只是一個印度裔的新加坡人,站在旁觀者的立場陳述他看到的事實,沒有動機也沒有必要為誰說話。

由對話的記錄看起來,記者在提問題時的立場並不是客觀中立的,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他存在有先見為主、自認優越、態度傲慢、或有明顯的誘導性用詞,這是許多西方記者習慣而不自知的。我們不禁要問,自己看得出來或感覺得到嗎?我們自己明明不是白人,但是會不會也是和白人一樣的觀點來看待國際情勢?為什麼會這樣?

再看看馬凱碩是如何應對的,就可以從中學到很多。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