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國威脅了什麼? (9)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8-23

中國威脅了什麼?

重新整理自:《亞洲的21世紀》,馬凱碩(新加坡Kishore Mahbubani)原著2022年1月出版

繁體中文版,三聯書店,2024

 

大約在15年內,中國的經濟體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隨著這一時刻的臨近,華盛頓的共識卻是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利益和福址構成了重大威脅,美國應該限制和阻止中國的成長。美國在試圖將中國看作不僅是對政府的威脅,也是對整個社會的威脅,2018年共和黨總統川普引發對華貿易戰,甚至也得到了民主黨人士的支持。

在經濟方面,他們認為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要求技術轉讓、竊取知識產權以及實施非關稅壁壘阻礙市場開放,破壞了美國經濟。在政治方面,則認為中國的經濟成功發展並未帶來美國政府希望的自由民主改革,反而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時變得更加強勢。

然而,中國並無意動用武力威脅美國或侵略美國、沒有試圖干涉美國內政、沒有蓄意破壞美國經濟,美國必須重新審視對中國政治制度根深蒂固的看法。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決策者一直堅信,中國共產黨步蘇聯共產黨的後塵走向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因為著名的「歷史終結論」告訴我們,國家治理只有一個方向可走。

柯林頓總統解釋為什麼支持中國加入WTO,因為經濟自由化必然帶來政治自由化。他的繼任者小布希也持同樣看法:「中國遲早會發現,社會和政治自由是鑄造偉大國家的唯一原動力。」美國得天獨厚,建國不到250年,卻累積了如此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決策者堅信他們可以信心滿滿的為中國開出「政治處方」。相反的,中國人民從幾千年的歷史中認識到,當中央政府軟弱分裂時,最受苦的就是百姓,近一、二百年來中國飽受外敵入侵、內戰、饑荒和這多災難的蹂躪。可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使8億人擺脫貧困,且創造出美世界最大的中產階級。近40年的奇跡式增長,為更多人創造了福址,比過去5000多年的變化都要大,而這一切都是在中國共產黨執政下創造的。中國人也注意到,蘇聯共產黨的垮台導致了俄羅斯人民的痛苦和悲慘。

從美國人的觀點來看,美中政治制度之間是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之間的競爭,美國人民可以自由的選出政府,享有言論和宗教自由(?),而中國是專制政體,人民處處受限,缺乏自由。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不過是美國的金錢政治與中國的菁英政治之間的選擇。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在過去的30年裡,美國工人收入的中位數並未提高,每年的增長率不足0.2%,而中國呢?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已經完美,在中國國內也仍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改革聲音,尤其不應過分強調民族國家以及與西方文化歷史上有本質差別的特殊性,即使是他們也不會要求照搬美國的政治制度,而應利用自己的文化傳統,創建一種新的「天下」模式:在內部各民族間相互平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在國際外部秩序上,則與世界各國不分大小,相互尊重、平等對待、和平共處。

中國也隨著社會和經濟條件的變化,在許多方面有了重大改變,變得愈來愈開放。現在每年都有大量民眾出國旅遊,同樣,也有數百萬菁英學子出國留學和遊學。習近平主席也在中國共產黨內部加強黨中央領導,並大力打貪和防腐,因而深受人民歡迎。

許多西方人擔憂中國中央政府擁有的權力,認為這是發生武裝衝突的前兆,事實呢,並非如此!中國是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30年來從未和其他國家發生武裝衝突的國家。反觀美國,即使在相對和平的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軍方也在一年內向7個國家投下了2.6萬枚炸彈。由此來看,顯然中國人不是更懂得戰略控制的藝術嗎?

還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很有可能會在南海海域發生軍事衝突,然而,雖然中國在南海方面政治上更加強硬,但在軍事上並沒有更激進。南海是國際上1/5的海運都要經過的重要航道,中國人在部分島礁和淺灘上大規模的填海作業,以擴大對爭議海域的控制,但並沒有影響任何的正常海運航行。再者,中國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把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這些控制著南海海域一些小島的較小競爭對手趕走,但中國也沒有這樣做。

美國政策制定者堅持認為中國進行了不公平的貿易,導致了美國的貿易逆差。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流經濟學家同意這種論調,因為,美國在全球的貿易逆差,是由於國內消費總數量超出其國內產能導致的,因此,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不能解決這個結構性的問題,結果只是導致美國普通百姓難以負擔漲價後的生活必需品。

看到中國的長期國家發展工業計劃《中國製造2025》,美國要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應該要制定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與中國相抗衡,而不是去試圖破壞、阻撓、遏制。可是,美國的長期戰略,卻陷入了一個意識型態陷阱。雷根總統曾說過一句名言:「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政府才是問題所在。」大多數老練的美國經濟學家認為,讓政府來主導產業政策是缺乏效率的,不能發揮作用,因而主張自由市埸資本主義。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美國根本不必擔心《中國製造2025》,只要坐視不管,眼睜睜的等著看中國政府主導的工業計劃失敗就好,就像蘇聯的計劃經濟一樣。如果怕它真的成功,是不是應該打破意識型態的束縛,像德國提出的「工業4.0」一樣,制定出自己的長期綜合經濟策略來與之匹敵?這種因意識型態上對國家主導經濟政策的厭惡,不正是阻礙自己的根源嗎?

如果美國改變對中國的戰略思維,制定一個既能遏制中國又能促進美國利益的戰略是有可能的。柯林頓總統就說過,應對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唯一方法是建立多邊規則和伙伴關係,對其進行遏制。其實,國際規則確實可以發揮作用,中美在多邊場合也有很多的合作機會。但是美國必須接受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中國和印度的回歸是勢不可擋的。因為在1820年以前,中國和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二個經濟體。過去200年西方的主導是反常現象,在2050年或更早,這二國必將恢復第一和第二的地位。

現在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國防預算是合理的。可是美國把大量的資源浪費在不必要的軍事開支上,實際上不是正符合中國的利益嗎?中國從蘇聯解體中已經吸取了一個重要的教訓:「必須先發展經濟,再發展軍事。」如果中國願意接受多種全球規則和伙伴關係的約束,那它很可能會保持一種不同的政體且這種政體也不會構成威脅,這是美國的「中國威脅論」派應該考慮並為之努力的另一方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