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信念 (1)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9-13

信念

資料來源:《誤  區---思維中常犯的6個基本錯誤》

Thomas Kida 原著,張雲譯,2011年,人民郵電出版社

信念(belief)是一種態度,認為某些事情是某個樣子,或者對於世界的某些命題是正確的,這種態度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信念本質上是指我們信以為真的觀點。信念的形成有多種方式,有時,它來自即時的內心反應,有時,我們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就某一主題進行思考後才形成信念。此外,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父母的偏好,兄弟姐妹的影響,同事的壓力,以反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影響,都可能左右信念的形成。然而,大多數人持有只有極少證據支持的信念,例如:你有以下的信念嗎?

  • 世界上真的有鬼
  • 有的偏方(或另類療法)的確能治癒怪病
  • 的確有人具有特異功能(ESP)
  • 瀕死體驗證明了來世是存在的
  • 通靈(或稱占星、算命)人士可以預知未來
  • 有外星人造訪過地球
  • 某些經常出事的地方是因為抓交替
  • 出外旅遊進旅館房間前最好先敲一下門,告知兄弟我要進門了
  • 風水之說也不能說完全是無稽之談
  • 七月鬼門關大開,諸事要小心不可太大意
  • ……

我們相信某事,往往是因為願意相信,而不是因為有證據。人之所以會形成許多錯誤的信念,是因為有一種自然傾向,會帶著偏見以錯誤的方式評價證據。

不管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承認某種觀點是正確的,我們持有的信念就會對我們所作的決定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如果你相信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股市,就能通過選對股在股市上淘到金。媒體上、網路上不是有很多這類的專家做節目、寫書,口沫橫飛的鼓吹這種論調嗎?然而研究表明,要靠分析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選股來賺錢是非常困難的。研究表明,就算在股票名單上隨意丟飛鏢,選出的股票與專家選的,在獲利或虧損上也沒有什麼顯著差別。當然,你是有可能選到了一支「黑馬」幸運股(不要忘了丟飛鏢也會),但是你不可能總是贏家。

在日常生活中,正確的信念幫助我們活下來,但是一些錯誤的信念會給我們的健康、安寧帶來嚴重的後果。它們可能導致我們把大量的資源和精力花費在無謂的事情上,更可怕的是,可能使我們做出對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產生負面影響的決定。

錯誤的信念和決定不僅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響社會政策。政府官員的錯誤決策,導致撥用了大筆納稅人的錢卻對社會福址益處甚微,甚至引起了更嚴重的問題。例如,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花了大約100億美元來去除城市公共建築中的石棉,結果去除石棉的過程反而比把它留在建築物中危害更大。

我們建議讀者都能成為「懷疑主義」思考者,在相信之前一定要保持開放的頭腦,先了解和評估證據,越是重要和越是離奇,越應該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才能相信它。

人類的思維,很容易被以下6個陷阱迷惑:

  • 喜歡故事勝於事實的數據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知識和歷史就是通過講故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因此對別人的故事特別感興趣,反而忽視了其他更多相關訊息。例如你想買某款式的新車,也收集了相當多的相關報導和統計數據,可是在一次聚會中一個朋友告訴你,他最近買了這款新車的不好親身體驗,於是就決定不買這款車了。朋友的倒霉經驗只是基於一輛瑕疵車,可是大多數人都傾向於特別關注這類個人經歷。

  • 尋求認同

人們有用「認同」決定策略的自然傾向。也就是說,我們更關注於那些支持現有信念和期望的訊息,更關注支持我們願意相信的那些訊息,而不關注對立的訊息,這種情況心理學上稱之為「選擇性注意」。

  • 不大重視偶然和巧合在生活中的作用

廣告上大力宣傳某超級「基金」,其收益高於五年來所有基金的平均收益,還配上一幅該基金經理的照片。這導致人們相信這支基金的收益與該經理的選股本事直接相關,可是,真的不是出於偶然嗎?有證據表明,共同基金的長期業績如同拋硬幣,所謂的專家通常都無法獲得高額回報,反而不該投資最近業績好的基金才是對的,因為「均數迴歸」,它將來下跌的機會很大。

  • 會錯誤地感知我們生活的世界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感覺到的就是世界本身,然而,感覺會被欺騙,我們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受預期看到和想要看到的事情影響。看一場球賽,我們很可能發現對手球隊總是動作粗魯和犯規;連續多起的外星人綁架報告;有大熊從動物園逃走後接到了許多民眾看到大熊的報告(其實非真)…,這就是預期創造了感覺,我們看到的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所以,我們對現實的感覺也許是不可靠的,這應該使我們更加警惕,僅僅是基於個人經歷的事件,尤其又是很離譜的時候。

  • 過分簡化

許多事情的相關訊息量太大,人們作決策時只好採取一些簡化策略,使我們注意不到與決定有關的所有信息,當然有時能得到相當不錯的決定,可是也有可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訊息,造成嚴重失實的判斷。

  • 記憶有缺陷

許多人,包括那些法庭證人,認為記憶是記錄過去經歷的永久見證。當然,我們不可能記住所有的事情,但是許多人認為使用催眠之類的特殊技巧,就可以回憶起以前不記得的事情,尤其是對自己的記憶有信心時,我們相信記住的是實際發生過的事情。然而,大量研究證明,記憶是會變的,甚至可以創造出從來沒有發生過事情的新記憶。記憶是建設性的,目前的信念、預期、環境甚至暗示性的提問都可能影響我們對過去事件的記憶。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在思考時犯了以上的錯誤,不要氣餒,因為大家都會犯這些錯誤。在我們的認知結構中它是根深蒂固的,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做出最好決策的第一步是識別思考中的陷阱,看看我們容易在哪些地方出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