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什麼是科學?(7)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10-04

什麼是科學?

資料來源:《誤  區---思維中常犯的6個基本錯誤》

Thomas Kida 原著,張雲譯,2011年,人民郵電出版社

 

科學(science),是一個要求確實遵守其基本原則,且立基於客觀事實的系統性研究領域,以可被檢驗的假說與預測為形式,進行知識的建構與組織工作。科學並不是對哪套信念的肯定,而是一個調查的過程,旨在不斷建立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知識體系,對大眾開放,隨時可以駁斥或確認。正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是開放的,所以可以不斷地完善和擴展,這也意味著:永遠不會產生絕對的真理。

科學很大程度上依賴受控實驗,然而,現實世界中仍有許多假說並不容易在實驗室中檢驗。例如,要如何驗證「吸菸會導致肺癌」的假說?我們知道「吸菸」和「肺癌」這二個都是可衡量的變量,檢驗這二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是可能的,並且可以被證偽。任何針對某一假說的研究發表之前,都要由同行的科學家進行評審,以確保其品質,一旦通過發表,就要向整個科學界開放,接受各種批評。這是科學方法最重要的程序,它提供了一種糾錯機制,使得科學能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科學家發表的研究,必須給出其研究的細節,以便別人可以試著重現結果,如果不能重現,這樣的研究就沒有什麼價值,所以科學研究要經得起同行不斷的審批,一位科學家犯了錯誤可以由其他科學家根除和糾正。

我們應該對新現象和新解釋保持開放的心態,但同時也要對任何無確鑿根據的信念表示懷疑。我們必須確保信念或說法可以檢驗,因為如果不能檢驗,我們將永遠無法判斷它的真偽!

科學思考的基本準則如下:

 

  • 保持開放的心態,但是對任何無確鑿根據的說法或信念表示懷疑。
  • 確保說法或信念能被檢驗。
  • 評估信念證據的品質。如控制的嚴格程度、不能只有個人敘述…等。
  • 嘗試反駁,尋找證明其不成立的證據。
  • 考慮其他解釋。
  •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選擇對現象解釋最為簡單的。
  •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選擇與既定知識不矛盾的。
  • 支持或反對該信念的證據數量成比例。

 

作為科學基石的懷疑態度在偽科學中是受到抑制的,科學可以接受批評,但偽科學則防御和警惕反對意見。在偽科學中,我們看不到其他偽科學家的批評,因為他們都想要相信同樣的事情。我們從科學中獲得知識,幫助了我們治療疾病、探索太空、發明了電腦、電視及手機,提供了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但偽科學呢?你能舉出任何一個令人質疑的研究中,找到什麼實用功能的例子嗎?

如果只有一項研究,本身能告訴我們的訊息不會太多,但隨著不同研究方向匯聚的證據愈來愈多時,就能對研究的結果增加信心。還是以吸菸為例,雖然最初的研究指出吸菸會引發健康問題,但就這個問題設計嚴格控制下的實驗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不能要求隨機的受試者吸菸或戒菸,只能使用觀察法來分析。然而,健康問題也可能是由壓力、飲食、運動、工作、空污、年齡、性別、遺傳……等其他混淆變量造成,而不一定是吸菸導致的。隨著觀察統計的研究愈來愈多,指出吸菸導致肺癌和其他疾病的證據占了上風,因此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相信,吸菸會導致不良後果。

 

(注意:結論不是吸菸會導致肺癌哦。)

 

科學最大的優勢是它具有自我糾錯的能力,劣質科學不但可能而且必定會發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調查的流程應該能把劣質科學從優質科學中剔除出去!

 

註:「神創論」為什麼不能被科學接受?

與「進化論」理論對立的是「神創論」,神創論中包含了大量關於世界站不住腳的說法。例如,許多堅定的神創論者認為地球只有6000~10000年的歷史,這一信念顯然違背了已有的科學證據。為了克服這種不一致,最近又提出了智能設計理論。智能設計的支持者通常認為,雖然發生了進化,但是生命既是如此複雜,它一定是由某個強大的實體,亦即「神」創造的,可是這種說法基本上是不可檢驗的,因此不屬於科學之列。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