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個案研討:電輔車的左煞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11-01

一張含有 運輸, 輪, 車輛, 陸上交通工具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個案研討:電輔車的左煞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省力的微笑單車電動輔助車,雙北也陸續引進,但一名婦人自稱,因為一般自行車都被借完了,只好租借電輔車,沒想到在騎的過程中,為了要閃路人,單手煞車後慘摔。婦人抱怨租借時,電輔車完全沒貼告示,說明煞車靈敏度和使用方式,導致騎乘上增添危險。從自行車轉型電輔車,在沒完全熟悉的情況下,使用上就很容易有危險。周小姐說應該要加強使用說明。但在把手的內側其實都有告示,騎乘前要先測試煞車,還有警告要先煞右邊。專家說,騎電輔車只要踩一分力,電輔車就會回一分力,加上騎起來非常省力,速度自然容易加快,要是只靠單邊煞停,容易有危險。   (2024/09/17 東森新聞)

 

傳統觀點

  • 自行車教練小莫:「在速度沒有太快的情況下,兩邊同時煞是真的比較安全一點,那我還比較建議是兩手點煞,放煞、放煞,輪流煞會比較穩當,不要一次抓死。」
  • 雖然車輛上都有貼提醒,對此微笑單車回應,未來會再加強宣導。由於數量不多,目前也看不出事故率。
  • 電輔車雖輕鬆好騎,騎士也得正確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人性化設計觀點

新引進的省力微笑單車電動輔助車,因煞車的設計與單車不同,有婦人因單手煞車而慘摔。她抱怨租借時,電輔車完全沒貼告示,說明煞車靈敏度和使用方式,導致騎乘上增添危險。但其實在把手的內側都是有貼告示的,騎乘前要先測試煞車,還有警告要先煞右邊。為什麼租借時顧客沒有看到?這是否意味著該告示貼的位置並不適當,雖然貼了但未達目的,看來有需要檢討一下。

再者,既然電動輔助車是自行車的替代或改善設計,主要是給自行車騎士使用的,因此電動輔助車煞車的設計,其操控方式最好要配合自行車騎士的使用習慣。結果,正確的方式是先煞右邊,而且非常靈敏,這也與一般機車的煞車方式不同,當然不熟悉的就很容易發生危險。以人性化設計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設計是有瑕疵的。

自行車的教練指出,在速度沒有太快的情況下,兩邊同時煞比較安全一點,他還建議是兩手點煞,放煞、放煞,輪流煞會比較穩當,不要一次抓死。看來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習慣這樣的煞車操作方式,以後還會再出問題也不要太驚訝!

對於微笑單車公司的回應:「未來會再加強宣導。由於數量不多,目前也看不出事故率。」這樣的觀念也是需要改變的,已經出事了,就應該立即針對問題採取因應措施,而不是等一再出事後證明事故率高或事故很嚴重時才來想對策。尤其是煞車的操控是有可能出大問題的,應該要立即反映給電輔車製造商,並要求其立即想方法改善。

提供產品營運的廠商有責任提供安全的產品,如何才能引起他們重視?沒錯,政府要訂出法規,如果因設計上的瑕疵,出了事故製造商或營運商就要共同負擔完全的賠償責任,未改善就不准上路,如果能參考國外,再增加懲罰性賠償,怎麼會解決不了?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有什麼補充意見?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