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為什麼嬰兒逗人喜愛? (1)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2-14

為什麼嬰兒逗人喜愛?

參考資料:《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著,海豚出版社,2010

為什麼嬰兒的樣子大家見了都覺得可愛?1973年諾貝爾獎得主Konrad Lorenz通過實驗,歸納出嬰兒可愛的特徵:大圓頭、大而突出的額頭、位置在頭部中線之下的大眼睛、短小胖呼呼的四肢和手腳、圓胖的體型、柔軟有彈性的皮膚毛髪、肥嘟嘟的兩頰、動作嬌憨。此外,大瞳仁、小鼻子、細眉毛、酒窩…等身體特徵和天真、好奇、調皮等性格也常被認為是很可愛的。

那麼嬰兒是不是為了吸引大人,才進化出這些特徵的?這個說法並不完全對,因為這些特徵也可以解釋成是嬰兒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我們知道人類的頭部為了容納超級大腦,所以相對比其他物種大很多。嬰兒在出生後,頭部需要持續的快速發育,致使頭部相對身體的發育而言,就有了又大又圓的腦袋;嬰兒的五官較集中眼睛較低,以後隨著兩頰和下巴的發育,眼睛的位置才逐步上移;嬰兒的鼻軟骨組織尚未發育好,所以鼻子才會顯得小巧扁平;身上胖呼呼和柔軟的皮膚則是為了以後的生長;動作嬌憨是因為肌肉群需要時間練習,所以還無法協調得很好。

由於嬰兒必需要靠大人的照顧和保護才能生存,所以這些特徵愈惹人憐愛,就愈能更好的生存下來,根據進化論的解釋,是自然選擇強化了這些特徵。那些強烈呈現出這些特徵的嬰兒,會被認為特別漂亮可愛,使大人情不自禁的表現出關愛、輕撫、感到親密、溫暖,這種心理不管在哪種文化環境中都是一樣的,虐嬰和殺嬰都被視為是不可接受的,最無人性的殘忍行徑!

這種現象其實是超出物種界限的,各種動物的幼仔也都具備了類似的特徵,同樣的也會惹人憐愛。隨著幼體的逐漸長大,可愛程度也就隨著降低了。然而,還是有少數動物在成長後仍然保留了某些特徵,稱為「幼齡延續」,於是它們便成了最受歡迎的可愛動物,大熊貓、無尾熊…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包括成年以後還擁有一張娃娃臉的人。人類的某些寵物,則是有意的按可愛的特徵選育出來的,如波斯貓、哈巴狗…等均是。

知名的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以及成功的設計師在設計玩偶、卡通、公仔、吉祥物…時,就有效的應用了人性上這一特點。著名的迪士尼卡通米老鼠、流行的布偶泰迪熊等,都曾經歷了一個從原本比較接近真實的造形,逐漸走向「嬰兒化」的轉變過程。現在的造形不是都變成了:大頭、大眼、口鼻變小、前額變寬、四肢變胖變短,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可愛嗎?流行於年輕人的可愛和美容造形取向,是不是也都有一樣的趨勢?

我們從以上的討論得到了什麼啟示?要如何靈活的運用?你有沒有想到市場上還沒應用到這個特色的新點子?值得大家深思,要開創商機哦!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