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邏輯 (3)
心理邏輯
參考資料:《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著,海豚出版社,2010。
請回答以下問題:
- 一張100元鈔票和10個十元硬幣,價值相同嗎?
- 一張新的1000元和一張沾滿污垢的舊1000元鈔票,哪一張比較值錢?
或許你會說,這有什麼好問的?當然是相同嘛!因為不管是紙鈔還是硬幣,只要面值相同,價值當然就是相同的。再者,只要是面值相同的紙鈔,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購買力都是相同的。這麼簡單的道理,還問什麼問?
可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以上的說法是以數學邏輯思考的,但是在人類的心理還另存在一個心理邏輯。例如,就算是面值相同,但很多人總是討厭把100元的整鈔兌換成硬幣零錢,這樣的心理稱之為「面值效應」。事實上就是,相較於一張大面額的鈔票,會比小面額的花得更慢一些,即使它們的價值是相同的。還有,一張新的鈔票也比髒髒舊舊同樣面額的爛鈔票花得慢一些,這種對鈔票品項的興趣要遠大於印在鈔票上面值的心理,稱之為「面相效應」。
2013年10月發表在《消費研究學報》上的論文,二位加拿大專家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來驗證:
第一個實驗,招募了受試者玩一種字母遊戲,將一個單詞中的字母調換順序來得出一個新單詞,全部題目答對了80%以上的就算過關(不難),可以當場得到10美元現金的獎金。當他們實驗完領到錢離去前,實驗主持人建議他們押手上的10元挑戰再玩一題,如果成功可得20元,如果失敗,押金10元就被沒收,玩不玩自己決定,不玩的話拿著手上的10元就可走人。結果是:當拿一張全新的20元在他們眼前晃的時候,超過2/3收到舊10元錢的人選擇賭一把,拿到新10元錢的人只有不到3/10願意再玩一把。
第二個實驗,帶受試者去購物,拿到20美元新鈔的人花錢速度要比拿到4張5美元舊鈔的人明顯慢得多。而拿到皺巴巴20美元舊錢的人花錢速度則要比拿到4張5美元新鈔的人快得多。這個結果暗示了「面相效應」要比「面值效應」來得更強大。
第三個實驗,專家們發現,那些被要求用8美元購物的人有更強的欲望把一張不再新的10美元鈔票破開,而不是把更小面額的新錢凑起來花。
論文的結論說,一張新錢對於持有者而言是自尊和驕傲之源,與新錢分離會讓持有者心疼肉也疼,也就是說鈔票的品相可以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
心得:
這是一個有趣的實驗。憑良心說,好像我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心態,總是希望把身上的破舊紙鈔趕快花出去。。
在此特別提醒同學,我們也要從此研究中學習和體會,如何去設計一個巧妙的實驗來驗證一個假設現象是否存在。還有,不妨想想自己能不能設計出不同,但更簡單的實驗方法驗證同樣的現象?這可是一個很好的自我磨練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