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貴的比較好嗎? (4)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3-28

貴的比較好嗎?

參考資料:《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著,海豚出版社,2010

同樣是酒,為什麼價錢差那麼多?真的貴的酒就比較好喝嗎?同樣是藥,為什麼價錢差那麼多?真的是貴的藥比較有療效嗎?……類似的問題多的是。

美國在2008年發表的一篇研究,進行了以下的實驗:受試者需品嘗不同價格的5種葡萄酒,每個人要給自己喝到的酒打分數,同時在核磁共振儀下測量大腦與愉悅感相關部位的活躍度,證明沒有口是心非。實驗的關鍵是,實際上沒有5種酒而是只有3種,最次的酒被標了二種價,一個是它的真實價5元(每瓶),另一個標了45元,而最好的酒真正的價是90元/瓶,但也標了二種價10元以及35元(中檔價)。結果發現所有受試者感受到的愉悅感與標示的價格完全一致,也就是說,便宜酒成了佳釀,瓊漿變成了劣酒。這意味著:愉悅是有價的或者說價錢可以讓人愉悅。

無獨有偶,同年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研究》上一篇論文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研究團隊通過小廣告,召幕了有償志願者測試一種即將上市的新止痛藥。受試者先閱讀了新藥的說明書,研究人員告知其中一半的受試者,每枚藥片的價格是2.5美元,而對另一半的受試者說,每枚藥片的價格是10美分。受試者會接受手腕上的電擊,並以每次改變2.5伏電壓的方式升高,測試受試者的疼痛耐受度。第一輪每位受試者都要說出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並了解可以承受傳輸電壓的最高值。然後吞下止痛藥後測試第二輪,並說出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結果,收到2.5美元止痛藥的受試者在吞下藥片後,有85.4%感到疼痛減輕了很多,而10美分那組,只有61%;還有,相對於第二組,第一組在二輪電擊之間感受到的疼痛明顯的減輕。論文中將這種現象稱為「價格-安慰劑效應」,並用來解釋為什麼人們更喜歡貴的止痛藥,而不是價格比較便宜的治療方法;為什麼那些把大品牌的藥換成學名藥的病人,會感覺藥效不再明顯。你其實是以為比較好的止痛藥必然會讓你的錢包更痛!研究團隊又透露了一個重點,他們使用的並不是什麼新型止痛藥,全部都是一種安慰劑。請問,我們從其中又學到了什麼?------ 止痛藥的藥效是和它的價格相關而不是它的藥性!

神奇吧!錢會讓它的所有者有一種舒適感、力量感以及效率感。也許同時還激發了內啡肽的分泌,這種激素會讓人放鬆。錢,是一切痛苦的良藥;錢,就是保護神;沒有錢,真叫人痛不欲生!

了解了這些又有什麼實用價值呢?是不是對我們的某些產品應該如何訂價有所啟示?

 

再想一想,你能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法來驗證這個現象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