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假說的檢驗 (3)
進化假說的檢驗
資料來源:《我們為什麼生病》,R. M. 尼斯 & G. C. 威廉斯著,
易凡、禹寬平譯,湖南科技出版社,2018。
亞里斯多德認為身體的每個部分如同每種工具一樣,都是有某種目的而存在的,而生物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也一定有某種複雜的目的。這種功能分析的觀點啟發了後人,它有著深層的科學意涵。一直到最近的幾十年,人們才把這個問題弄清楚,這個複雜的目的就是「繁殖」。不論是對於人類的手、大腦或免疫系統而言,生物進化的含義就是:「這種特徵在繁殖成功中有什麼貢獻?」這些功能性的問題都是經得起科學檢驗的。當我們提出這些「為什麼」的問題尋求解答時,必需要審慎,不可輕率地相信那些隨意的、牽強附會的、捏造的說法。
為什麼我們的鼻樑是突起的?因為要用來支起眼鏡架。為什麼嬰儿會啼哭?那是因為他在做肺部運動。為什麼人們都會在100歲左右死去?因為要讓出空間給下一代人。其實這些都只是猜想,它們並不是科學,沒有經過充分的科學檢驗、審慎的思考,因而違反了科學方法應當遵循的原則。這幾個荒謬的例子說明,許多輕率的解釋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檢驗,證明它們是錯誤的。因為在眼鏡還沒發明之前鼻樑就是突起的,所以不可能是進化出來的。至於嬰兒的啼哭也不是為了肺部的發育,因為成年期肺部的健康與小時的啼哭並無關聯。老化當然不是為了後代的生存空間,自然選擇並不會對群體許諾這種利益,老化的種種細節也不能支持這種猜測。
另外一些功能假說則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多方面的科學證據支持。例如咳嗽是用來清除從呼吸道排出的異物;發抖可以使體溫升高。比較有意義的是那些重要及合理的功能假說,但不是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的,因為它可導致新的發現或有醫學價值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為什麼懷孕時會有孕吐的現象?一位即將要做媽媽的婦女,不是正需要營養供應子宮中正在成長的胎兒,為什麼會噁心吃不下東西,甚至還要把已經吃下的東西嘔吐出來?這是什麼道理?西雅圖的研究員普羅費推斷,這種發生在懷孕早期的噁心、嘔吐以及厭食,是為了防止發育中的胎兒免受毒素的傷害而進化出來的。如果這個推斷正確,那麼應當在胎兒組織分化時開始,在胎兒變得不那麼容易受傷害時減輕或停止,而且應該首先拒絕那些含有最可能干擾胎兒發育的食物,進一步研究,發現的確有不少事實與這些推測相符。同理,孕婦有時也會特別想要吃某些特定的東西,這也可以推斷是順應當時胎兒的需求。
當然,這樣的推論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可是如果這種功能屬性確實存在,它們便可能具有醫學上的意義。那麼對於孕吐的婦女,醫師是不是反而不應開藥止吐,而是說明使孕婦了解,並改吃其他不同的食物,以補充養分呢?如果不存在,就拋棄這一假說,重新回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