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個案研討:人行道致傷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5-09

台中人行道高低不平成「陷阱」 去年國賠案激增2.6倍- 臺中市- 自由時報電子報

個案研討:人行道致傷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台中市政府每年投入資源辦理人行道改善工程,市議員陳**根據最新統計指出,111年至113年間,市民因人行道受傷而提出國家賠償案件總計有31案,其中16案已透過協議完成賠償。但國賠案件有明顯上升趨勢,從112年的3件賠償案激增至113年的8件,上升幅度達2.6倍。她要求市府應更用心,陳議員要求,市府應正視這個問題,全面清查台中市人行道現況,特別是高低落差超過規範的路段。同時應增加人行道改善資源,優先處理高風險路段,並加強施工品質監督,確保改善後的人行道符合無障礙設計,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友善的人行環境。

 

傳統觀點

  • 市府宣稱台中市人行道設置標準是依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規範辦理,現行人行道與道路面高度差也以15公分以下為主。

 

管理及人性化設計觀點

以人性化設計的觀點來看,市政府有責任將人行道打造成順暢、無障礙的通行環境,避免市民受到無謂的傷害,這是正確的理念。市府也宣稱每年投入資源辦理人行道改善工程,且台中市人行道設置標準是依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規範辦理,現行人行道與道路面高度差也以15公分以下為主。可是事實是近年來,市民因人行道受傷而提出國家賠償案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意味什麼?要怎麼應對?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進行檢討:

  • 為什麼人行道這麼容易損壞?是工程品質問題?還是有不當使用問題?確定原因後,想辦法改進。

  • 發生申請國賠的案件在地區上、原因上有無共同性?有無重複性?與高度差15公分的關係如何?

  • 市政府有無安排定期巡檢?巡檢間隔如何?為何沒能發現潛在問題?以後要如何改善?

  • 市府有無管道讓熱心民眾在發現人行道問題時,能及時提供訊息?有什麼方法可以鼓勵民眾舉報?

  • 為什麼依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辦理的事項,仍然會發生問題?是規範要修改還是工程施工的問題?爾後驗收時要注意什麼?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想到什麼補充意見或點子,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