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討:一天撞三次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5-09
個案研討:一天撞三次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周刊王CTWANT] 台灣交通上對行人的不友善,一度遭外媒形容是「行人地獄」,而近年各縣市為了保護行人安全,許多路口有增設「行人庇護島」。不料,彰化市彰南路一段有一處新啟用的「行人庇護島」,10日上午被3輛汽車先後撞上,把告示牌也折斷;畫面曝光後,掀起熱議,有網友不禁開玩笑「三寶過濾器」。彰化市彰南路一段215巷口不久前才啟用新的行人庇護島,本來想要保護行人安全,10日一早卻接連傳出事故,在當天上午10時08分有一輛休旅車撞上庇護島,還把告示牌撞斷;11時45分又有一輛白色休旅車同樣撞上庇護島,花了一段時間才開回馬路上;但不到20分鐘後,12時04分又一輛轎車衝上庇護島,開下來後迅速離開。而經過3次撞擊的庇護島,水泥塊都破裂。公路局彰化工務段段長廖志彬說明,路口設置庇護島與行人穿越線是為了保護行人的安全,用路人可能還不太習慣。為了保護行人通過的保護設施,島頭上面做「遵18」(靠右行駛)標示,高度超過1米,辨識性算滿高的,如今被撞倒,已請施工廠商加強警示,先用三角錐圍起來。盼用路人習慣後,減少這類碰撞事故。至於工程仍在進行中,庇護島的島頭未來會有黃黑斜線的警示線,交通標誌告示牌也會復原,行人穿越線與庇護島的布設都是依照相關規定,主要目的就是保護行人。
傳統觀點
- 新設的行人庇護島,反而接連傳出事故,這也太諷刺了。
- 行人穿越線與庇護島的布設都是依照相關規定,用路人可能還不太習慣,盼用路人習慣後,減少這類碰撞事故。
管理觀點
我們要建立一個觀念,那就是什麼樣的系統本來就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因為目前的現象就是結果,就是顯示器,顯示的是目前系統運作下的結果。如果同一個地點,不到二個小時,就有三輛車撞上,這其中隱含了什麼意涵?當要就是告訴我們要從現有的系統運作方式去思考改善。以下幾點提供思考的參考:
- 是駕駛人還不習慣嗎?
看起來肇事的三輛車都是因為在該處轉彎才會撞上。是不是也表示該處本來就有不少車輛有轉彎的需求?未來增設庇護島後,對於轉彎車的需求是否會有衝突?要怎麼解決?
- 是因為工程仍在進行中,尚未完工的關係嗎?
該處的工程尚未完工,庇護島的島頭未來會有黃黑斜線的警示線。如果真的是因為尚未完工,就表示施工單位對於施工中的工程缺乏該有的警示,才會連續有車撞上。那麼,以後有了黃黑色的警示線時,是否就能發揮功能呢?這點需要研究。而且對正在使用中的道路同時進行施工時,在整修過程中發生的改變,應該如何警示也要全面檢討,以免發生類似的問題。
- 為什麼布設一切都依照相關規定了,還是會頻頻出事?
如果都是符合規定,但不能防堵駕駛人的大意還是發生事故,這是不是代表目前的規定仍有改善的空間?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有什麼看法或補充,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