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個案研討:駕駛座視線死角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6-14

一張含有 天空, 陸上交通工具, 戶外, 車輛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個案研討:駕駛座視線死角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為預防交通事故及提升學童交通安全意識,高市警局交通大隊、左營分局及市區監理所今(7)日在左營區新民國小,規劃大型車視野死角與內輪差體驗活動,交大隊長黃元民指出,大型車因車身長、轉彎半徑大,常伴隨多處視野死角與內輪差問題,容易在轉彎或行進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透過此次實地體驗活動,體驗到遠離大型車的重要性。此外,現場也安排讓學童試戴「3D模擬酒駕眼鏡」行走,感受酒後視線模糊、暈眩、影響平衡及反應動作等情形,讓孩童們實際體驗喝酒後身體無法控制的情形。同時也將大貨車開進校園,邀請學童輪流登上駕駛座,從司機的視角,觀察哪些區域會因視線受限而成為「死角」,同時透過地面標示與講解,加強學生對大型車危險區域的認識,學習如何與大型車保持安全距離,增強防禦性用路觀念。當學童登上大型車親身體驗,大聲驚呼視野死角範圍「真的很大、真的看不到」。   (2025/05/07 NOWnews今日新聞)

 

傳統觀點

  • 高市警局交通大隊呼籲,大型車駕駛應依規定配備行車視野輔助系統,並確保設備正常運作,行駛時應遵守交通規則,轉彎、變換車道或倒車時更應特別注意,嚴防視野死角造成事故,警方也將持續結合監理單位,針對大型車進行聯合稽查,檢查是否依規定裝設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視野輔助系統有無正常運作、有無超載、貨物綑綁是否牢固或違規轉彎等行為,以有效防制大型車事故發生。

  • 此外,針對大型車未經許可駛入禁行路段之違規行為,目前已設置有3處科技執法設備持續進行取締,今年也規劃於橋頭區成功北路/鐵道北路增設大型車違規之科技執法設備,希望透過落實執法及持續宣導。

 

人性化設計及管理觀點

這樣的實驗驗證非常科學,目前辦理此次宣導活動的重點是讓學童親身體驗,了解大車的視線死角,以後遇到時能體會司機的確看不到,所以自己要主動避開,我們還是要予以肯定。

以人性化設計的觀點,既然坐在大型車輛的駕駛座開車會有視線死角,而且其範圍均可預知,呼籲大車旁的人車注意避開,應該只輔助而絕非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大車的駕駛座上會產生視線上的死角,徹底消除這種死角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以現代的科技來說,要消除這種死角早就不是問題,因此大型車輛製造商銷售的產品,如果還有這種問題,這不就是產品有瑕疵嗎?在馬路上開著有視線死角(瑕疵)的車,這就構成了公共危險,對不特定他人造成生命威脅,那麼,正確的做法不是應該禁止其上路嗎?

如果我們真的重視,應立即修改法令,規定所有上路的車輛(不論大小),對駕駛人來說,在任何正常行進中均不得產生視線死角。對已出廠之車輛,製造商要限期負責回收改善,以後納入定期車檢項目。新車則納入出廠檢驗,不合格就不准銷售。以後則對行駛在馬路上的車輛納入臨檢項目,查獲不合格就對駕駛人、所屬公司及車輛製造商開罰,一旦肇事時警方及法院不再接受「沒看到」作為肇事理由,一律以故意而非過失擔負民刑事責任!

對於交通管理單位,由於道路的大小及流量不同,則建議依據特定道路使用的實際需要,明確訂定禁止或限行大型車輛之段路,並嚴格執法。再者,重新考慮可行大型車輛之路口,檢討大型車輛轉彎所需的空間,並重新規劃車道的路口停止線,提供大車足夠的迴轉空間。只有採取這些措施,再配合行駛在大車周邊人車臨場的主動迴避,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大家說,可行嗎?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有什麼不同看法或新點子,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