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討:綠燈起步車禍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6-14
個案研討:綠燈起步車禍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上班尖峰時段,待轉區機車停得滿滿滿,但陸續還有其他騎士想要到待轉區停等,其中一名穿著粉色雨衣的騎士,剛好就停在大型曳引車前方,這時綠燈了,沒想到機車車流還沒完全疏散,騎士才正要往前,就遭曳引車撞了上去,重重摔倒在地。中壢警分局長:「致使機車騎士受腿部擦挫傷,經測試雙方酒測值均為0,詳細肇事原因尚待釐清。」大型車輛車體高且寬,前後左右都有視線死角,當騎士在正前方,因為駕駛座位有一定高度,不容易注意到也就容易發生意外,騎士最好的安全距離是停在駕駛座視線前方,超過45度角的位置,除此之外也有內輪差問題,大貨車約3.5~4.5公尺,聯結車約6~7.5公尺,也就是所謂的危險區,大型車在轉向過程中不會完全順著前輪的軌跡前進,而是會向轉彎的方向偏移,因此應該要和大車保持最大安全間隔。 (2025/04/02 TVBS新聞網)
傳統觀點
- 這路段是工業區,上下班時段人車本來就多,待轉區車格比例也正常,並沒有太小的問題,提醒民眾還是盡量遠離大車,避免意外發生。
人性化設計觀點
很明顯,本案例是因為大型車在車道最前方停等紅燈時,因為看不到車前下方在停等區的機車,綠燈後未等前方機車完全疏散就先行啟動,導致把機車捲入造成的事故。尤其是上下班尖峰時段機車太多,超過了停等區域時,更容易發生。
我們不要怪機車騎士太擠、起動太慢、靠大車太近,因為這是現實環境的必然,都不能怪騎士。也不要怪大車司機不小心,因為他又不是故意的,是真的確實沒看到,他也只是按正常情況起步,沒想到車太多還沒疏散完畢,才會壓到的。那麼要怎麼改善呢?
以人性化設計的觀點,首先,要解決大車視線盲區問題,這要由大車製造商負責,我們以後不能容忍還有視線盲區的任何車輛在馬路上行駛。再者,要加大機車停等區和車道前方停止線間的距離,消除這一部分的視線盲區。第三,對於特定繁忙的路段,在尖峰時段,要安排員警或義交在路口幫忙指揮交通。最後,交單管位對於受限於現實環境,在無法做好防護的特定路段,宜限行或定時限行大型車輛。
至於呼籲騎士最好的安全距離是停在駕駛座視線前方,還應該要和大車保持最大安全間隔,超過45度角的位置……等等都不會有實際的功效,除此之外在馬路上也沒人能機動了解大型車輛內輪差的變化!因為誰都不能正確判斷大車司機的「最大安全間隔」,有些時候受到環境限制,或者是根本無空間可讓可躲,並不是都能遵循這些呼籲,所以這些都是沒有任何實質功能的空話。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有什麼補充想法,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