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雜糧最養生?(10)
五穀雜糧最養生?
資料來源:《從治療到自癒》,西 木、杜國強、施南峰 著,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又一本從人類進化史討論健康之道的書。)
大家都是從小吃糧食(指五穀雜糧)長大的,認為糧食本來就是人類的天然食物,從來不會質疑它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傷害。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和WHO提出的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建議每天攝入熱量的55% ~ 75%要來自碳水化合物。此後,人們開始變胖了、三高、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蔓延,難道這會是巧合嗎?
考古研究發現,在近30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期間,先祖們是以肉類為主食的。大約一萬年前開始在中東等地種植小麥,中國約在7000年前開始種植水稻,因此依賴糧食的時間只有0.1%。然而人類的基因還來不及改變,可能無法適應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健康狀況也從此開始惡化 --- 包括身材縮小了30%以上、腦容量縮小了10%,而且各種疾病也越來越多。
糧食是禽鳥類的天然食物,但或許不大適合哺乳動物。因為禽鳥有沙囊,可以將種子磨碎,但大部分的哺乳動物似乎缺乏直接消化糧食的器官,人類或許勉強可以消化加工烹煮過的糧食,可是身材變小、疾病增加、壽命變短,這可能是因為很多糧食中,含有對人體不利的天然物質。動物可以通過戰鬥或逃跑來保衛自己,植物只能通過生產毒素和大量繁殖來保護自己。糧食就是草子,草可以被吃光,但種子必需保留下來,只有種子不會被吃光的穀物才可以繁衍,因此這些穀物不是高產就是帶有毒素。
人類吃的糧食主要包括兩大類:穀類和豆類。常見的穀類有小麥、大麥、燕麥、大米、小米、玉米、高梁等。這些穀類,含有麩質、阿片、麥胚凝集素和植酸等天然毒素,或阻止蛋白質吸收等反營養物質,造成了腹瀉、過敏、肥胖、糖尿病、胃病、骨質、牙齒、脫髪、各種皮膚病、精神分裂、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等100多種疾病與健康問題,令人難以相信。尤其是現代穀物依賴化肥、農藥,其性狀改變早已與原生品種不同。現代穀物製品又加了化學添加物如防腐劑和漂白劑等,更是對健康不利。常見的豆類有大豆、綠豆、紅豆、豌豆、蠶豆、四季豆、扁豆、花生……等,其毒性與穀類相似,可導致中毒、腹脹、腹瀉、消化不良、胰腺增生、肝臟萎縮、植物固醇血症、除草劑殘留、誘發過敏、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別是基改食品。
穀類與豆類的危害大小和形式因人而異,有的是顯性的、直接的,有的則是隱性的、間接的。加熱烹製雖可以減少毒素,但不能完全清除,特別是豆類。那麼我們要避免五穀糧食嗎?當然不是!適當的吃,特別是含麩質較少的的,如大米、小米、豌豆、綠豆、燕麥或蕎麥。如果麩質含量高,我們最好先將其浸泡、發芽或發酵。例如把麵粉加上酵母粉做成饅頭或包子、把豆子變成豆芽、豆豉、豆瓣醬、豆腐乳、納豆或醬油。發芽或發酵可以大幅減少毒素,並生成大量酵素和維生素,且吸收率更高。
但麩質或麵筋依然是一個問題,即使是經過發芽或發酵的麵包、饅頭或包子,我們也需要控制,特別是對麩質過敏的人。我們可以用米製品來代替麵製品,如用米粉代替麵條、用米糕代替饅頭、用粿粉代替餃子或包子……等等。
因此,「五穀雜糧最養生」?這也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