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迷思與群體智能
團體迷思與群體智能
資料來源:《人人都要懂的統計思維》,(日)篠原拓也 著,
丁妍妍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22。
多數決是符合所謂「民主」的決策模式。如對於某件事,是以「全票通過」的方式達成一致,大家會認為這是非常棒的狀況嗎?事實上並非如此,越是在某個團體全員一致決定某件事時,越需要注意。既然是很多人參與了,都沒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合乎常理嗎?是不是在團體內有什麼看不見的力量在起作用?
「團體迷思」是社會心理中的一個專業術語。這是指當整個團體擁有強大的凝聚力時,會有一種力量向成員施壓,要求他們保持整齊劃一,強迫他們在團體內進行封閉式思考,讓他們產生高估團體本身的妄想。結果就是,該團體做出了比單個成員的決策更加不合理的決策。
讓我們看看團體迷思產生的機制。假設某個會議有一名成員對該議案有自己的看法,他會考慮,如果說出來,會不會破壞了會議的氣氛?會不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會不會被大家排斥?多數人想的應該要比我自己一個人想的更正確?是不是要「以和為貴」?……。於是,決定「不發言」。最後,聲音比較大的、態度比較強硬的意見就會被通過。
「群體智能」則是與「團體迷思」相反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在昆蟲、魚類和鳥類等的族群中,雖然每個個體看似獨立活動,但族群整體則表現出有組織的規律活動狀態。我們會看到一大群雁排成V字形從天上飛過、看到海中一整群魚整齊的洄游,從未見有衝突或相撞的狀況,代表著群體智能是處在良好的運行狀態中,才能使一個群體出現有組織的複雜活動。在AI等技術領域,群體智能的研究已逐漸深入,中國大陸已成功的把這種技巧,運用在上萬架無人機同時在空中表演的各種動態畫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團體迷思和群體智能的區別在於群體凝聚力的強弱。在團體迷思的狀態下,群體內部的凝聚力過於牢固,個人無法表示自己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表決,更多的情況就是全員意見一致。在群體智能的狀態下,群體內部擁有適度的凝聚力,允許個人發表意見相互討論,然後有條不紊的表決。
要怎樣避免陷入團體迷思呢?領導人就非常重要,主席可以適時暫停討論,讓大家休息一下,使成員從團體迷思的狀態中解放出來,進行獨立思考。因此,我們要牢記,尤其是領導人,過於重視所謂的內部團結,過度的「以和為貴」思想,反而會導致團體迷思!我們要保持群體智能的狀態,就要營造一個可以允許個別大腦進行獨立思考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