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生活調理建議 (25)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0-03
消化道疾病生活調理建議
資料來源:《從治療到自癒》,西 木、杜國強、施南峰 著,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又一本從人類進化史討論健康之道的書。)
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有胃病、腸炎、便秘、痔瘡等。這些疾病完全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來預防、控制或消除,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 不吃甜食,少吃精加工的澱粉食品,如白米、米粉、白麵、玉米麵,未經發酵的尤其少吃,經過發酵的對胃的傷害較小。
- 多吃魚、肉、蛋、內臟等富含蛋白質的天然食品。馬鈴薯連皮吃、吃米飯喝米湯。
- 避免高鹽、腌製、薰製、油炸、辛辣的食品。
- 避免喝各種飲料,包括各種茶、咖啡、碳酸飲料等,特別是在空腹時。
- 避免吃藥(包括胃藥),特別是止通藥、阿司匹靈、消炎藥…。
- 吃喝分開,先喝後吃;先生食後熟食,吃飯期間和飯後不要馬上喝大量的湯、水或飲料。人類的胃可能更適合消化固體食物(是天然的)而非流體(是人工的)。
- 最好一日二餐,吃七、八分飽就好,除水以外不勉強自己吃喝。
- 堅持運動、沐浴陽光,睡眠充足,保持放鬆。
如果持續腹脹、打嗝、嘴唇開裂可能是胃酸不足,需要避免喝茶和碳酸飲料、避免吃口香糖、抗酸藥和加了蘇打粉做的食品。必要時可隨餐食用一小勺優質蘋果醋(以1:5兌水),也可適當吃一些無添加的發酵食品,如酸菜、泡菜…等。
胃食道逆流者要避免服用西泮類安眠藥和地平類降壓藥,因為可能導致賁門鬆弛。抗胃酸藥可以暫時緩解反酸燒心,但長期服用會因胃酸減少反使更多食物無法分解消化,加重病情。事實上,反酸通常是源於胃酸不足而不是過多。
實踐證明,以上的方法也可以幫助防控腸炎。對腸炎病人則需注意以下事項:
- 遠離麥製品、豆製品和乳製品,但經發芽或發酵者除外。
- 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如阿斯匹靈、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激素(如避孕藥、潑尼松、可的松等和各種抗生素),如必需使用則須同時補充優質益生菌。
- 經常吃富含水性膳食纖維的果蔬,如胡蘿蔔、洋葱、大蒜、馬鈴薯等。
便秘者或痔瘡病人需要避免精加工食品和刺激性飲料,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香蕉、紅薯、生核桃、生杏仁或用橄欖油、山茶油或麻油涼拌的生蔬菜。每天足量飲水、運動、下蹲,必要時喝足量鮮榨蔬果汁,現榨且連渣現喝。需注意的是,許多藥物可能造成便秘,長期服用瀉藥會造成腸道平滑肌萎縮,影響蠕動削弱排便能力。部分痔瘡可能是由肛門濕疹,通常由藥膏、濕紙巾或抓傷等引起,擺脫這些因素就有希望擺脫痔瘡。
對於慢性胃病或腸炎,如果以上的方法無效,病人可能需要暫時採取以下改變:
- 戒糖、酒、茶、咖啡、辣椒等。
- 不吃所有麥製品、豆製品、乳製品。
- 遠離所有含食品添加劑的加工食品。
- 調味品只限粗鹽、動物油和糧食製的醋或果醋。
- 喝過濾過的水、不用牙膏、含殺菌劑的漱口水和口紅。
- 避免穿緊身衣物,吃飯時放鬆,細嚼慢嚥。
- 必要時補充優質益生菌,但要避免含糖的保健品。
- 對長期濫用抗生素而患上難治的偽膜性腸炎病人,可能需要接受糞菌移植療法。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