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數值」與「比率」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0-03

「數值」與「比率」

資料來源:《人人都要懂的統計思維》,(日)篠原拓也 著,

丁妍妍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22。

 

統計數據是決策最有力的依據。通常在統計數據中有「數值」,也有「比率」,可是只看實際數值時,常會受到規模大小的影響,有時就要改成單位人口或單位面積來進行比較,這就是比率。可是,當總量比較小時,數值的變動又會對比率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就接受一個數值訊息,一定要多方面去收集比率的訊息,這樣才能進行相對的比較和分析,做出自信的判斷,提高決策能力。

以棒球為例,每位選手都可算出他的安打數和安打率,如果一位選手的打數為1,有1次安打,那麼其安打率就是100%,顯然也沒什麼意義,有時我們必需同時考慮實際數值和比率。在日本的職棒中,一般就會事先定打數需要到達球隊比賽次數的3.1倍時,才有機會列入安打率排行榜。在棒球隊的擊球手中,安打率最高的選手會被授予首位擊球手獎,安打數最多的選手也會被授予最多安打者獎。

可是「訊息越多就越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嗎?事實上,這一說法並不能成立。訊息過多,反會引起迷惑和混亂,誤導了人們的判斷。但是,人們在心理上常認為訊息越多就越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心理學中,稱為「訊息偏倚」。比起沒有訊息,有了太多訊息,反而導致判斷錯誤的例子也相當多。在已經可以擁有大量數據的今天,捨棄不必要的訊息,只選擇必要的,反而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很多人每天都要自己開車出門,幾乎沒有人會擔心這趟路程是不是會出意外,可是如果要去搭飛機就會惶惶不安,擔心得要特別額外買保險,在機場與親人告別時也更為悲壯,可是實際上,搭飛機出事故的機率要遠比坐汽車低。為什麼人們會這麼擔心搭飛呢?因為汽車是自己在開的,而飛機是機師開的。也就是說,人們會對自己可控的或熟悉的事情感到安心,對不是自己可控的或不知道的事情則會感到不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