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討:科技執法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0-07
個案研討:科技執法
以下為數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雙北市科技執法設備數量已突破百處,台北市2024年全年共取締36萬5091件違規,創下歷史新高。內湖民權東路和舊宗路口成為違規熱點,總違規數高達5萬5057件,其中不依規定轉彎就佔了3萬4566件。新北市則以淡水區關渡橋為違規最嚴重地點,今年前9個月已開罰超過2萬件。科技執法範圍持續擴大,針對不同路口特性設置不同取締項目,民眾行經這些路段時若不慎違規,幾天後就會收到罰單。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去年科技執法熱點集中在內湖區,其中民權東路和舊宗路口的總違規數高達5萬5057件,不依規定轉彎的違規佔了3萬4566件。而今年新興的違規熱點則是士林基河路和劍潭路口,總違規數達3萬9708件,其中未依標線行駛的違規佔了2萬9809件。新北市方面,淡水區關渡橋成為違規冠軍,今年1月至9月就已開罰超過2萬件。 (2025/10/03 TVBS 新聞網)
- 彰化市公園路因噪音問題備受關注,已成為彰化縣最吵雜的路段。環保局透過科技執法系統,在一年內針對該路段開出105張罰單,罰金總額超過21萬元。這條連接台一線與139線的重要道路,經常有汽機車駕駛猛踩油門,發出巨大引擎聲,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品質。雖然科技執法實施後噪音情況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駕駛不顧規定,持續製造超標噪音。環保局空品科股長顏淑琪表示,從去年到今年8月,環保局總共取締了105輛次的噪音車輛,開出將近21萬元的罰鍰。這使公園路成為彰化縣最吵雜的路段。除了公園路外,139線也測出超標噪音,有時甚至超過100分貝,相當於救護車發出的鳴笛聲,超過標準值14分貝。 (2025/9/26 TVBS新聞網)
- 彰化縣近來不只取締車輛超速,更加強取締「噪音」,環保局利用聲音照相科技執法,環保局統計,從去年到今年8月,共開罰599輛次,其中以彰化市的公園路違規最嚴重,開出105張罰單位居第一名,科技執法偵測到的最高噪音高達100.1分貝,相當於救護車執勤的音量,成為全縣「最吵」的路段。 (2025/9/24 三立新聞網)
傳統觀點
- 科技執法的取締項目會依據路口的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以台北市東區忠孝東路和敦化南路口為例,因為路口面積大且狀況複雜,科技執法的取締項目多達六項,包括闖紅燈、未禮讓行人、未依規定轉彎、未依標線行駛、違規停車,以及未遵守停車再開標誌。相關單位表示,未來還會增設更多執法設備。
- 彰化科技設備從去年到今年8月間,共開罰599輛次,罰鍰總金額高達128萬7000元。其中光是固定式設備就開罰了466輛,罰金97萬9200元。移動式設備則機動性高,在189個場次中開罰了133輛,總罰金30萬7800元。
管理觀點
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確的觀念:違規開罰並非目的,最好的交通管理成果應該是:交通順暢、沒有人違規、沒有發生事故!因此罰款多的點不應該看成是金母雞,反而是指出了該處的問題所在。如果一個點老是穩坐開單王(金母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不是該思考為什麼放任現狀,有沒有主動想辦法做些什麼?
科技執法除了可以避免違規者的僥倖心理以外,應該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可以反映目前的規則與實際需求適配的程度。某項違規如「不依規定轉彎」成為違規冠軍,除了違規者要開罰單以外,是不是也顯示了該處的交通規則不符合實際的需求,不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違規案件?是不是也要思考適當的調整規則來適應需求?如果某處熱點連續成為違規冠軍,不也是顯示出了應該要做些什麼可是沒有做嗎?
尤其是路口面積大且狀況複雜更需要高明的管理手段,目前科技執法的取締多達六個項目,包括:闖紅燈、未禮讓行人、未依規定轉彎、未依標線行駛、違規停車,以及未遵守停車再開標誌。這些違規記錄正是目前交通系統運作下的結果,好好運用會給交通管理單位指出改善目前系統的方向,也可作為評估改善效果的指標。
再者,「噪音」問題是因為改裝車的車主炫耀出風頭嗎?如是,為什麼選在該處一定是有原因的,要想想除了開罰以外,如何才能消除其誘因?如果罰金太低,可否修改法規,改採累進制甚至將其犯罪工具沒入?為什麼不把改車的車行調查出來視為共犯給予重罰,以消除其源頭?還有,如果是因為上坡正常需要加油門,那開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就要從道路的設計或行車規範來改善。總之,在管理上,我們要鼓勵大家應對的方式是想辦法從治標轉向到治本。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想到了什麼好點子嗎?請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