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討:異常領錢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0-07
個案研討:異常領錢
以下為一則新聞報導,請就此事件加以評論:
- 日前有民眾通報嘉義朴子一間大型醫院內,有男子戴口罩站在ATM前反覆操作、行跡詭異,警方到場處理,面對詢問,男子開始支吾其詞、眼神飄忽不定,後來坦承手上的提款卡是別人給的,要他來提款,警方立刻將人壓制逮捕,嫌犯鎖定醫院犯案,最後栽在機警報案的民眾手上。幾名警員圍住一名男子,將人壓制在地。警方VS.車手說:「你叫什麼名字。」大動作引發一旁民眾關注,還有人停下腳步緊盯,到底發生什麼事?警方VS.車手說:「這張卡是你的嗎,(不是),不是嗎,那你來這邊幹嘛,你來這邊幹嘛,(領錢),來這邊領錢喔,(對)。」 (2025/08/14 華視)
傳統觀點
- 民眾:「好手好腳你不去工作卻做詐騙,換成別人,別人也會這樣做(報警)。」
- 現在超商被緊盯,鄒姓車手轉移陣地,以為醫院人多,領錢繳費的人也多,不會有人注意到他,最後還是敗在機警的民眾和警方手上。事發後,醫院已加強特定地點巡邏,而鄒姓車手身上被找到金融卡、贓款,全案依詐欺洗錢防制法,移送地檢偵辦。
管理觀點
又是一個詐騙案,領錢車手以為醫院人多,比較不會被懷疑,結果還是有民眾發現可疑而報警,警方到場查獲嫌犯身上有多張別人的金融卡,無法交待而被捕。對於發現異常並雞婆報警的民眾和警方的迅速到場,值得點讚!
可是我們也不妨想想,要解決這類的詐騙案件,應該要從根本處著手,以下提出幾點可供參考:
- 如果這些金融卡不是偽造的,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會把自己名下的金融卡交給他人(詐騙集團)?怎麼可能不知道會被以非法用途來使用?明知故犯就是詐騙集團的共犯,當然應負起法律上的責任。如果是偽造的,金融機構為什偵測不出來?(這些詐騙使用的卡片進出一定會有共同特徵)
- 當初他們去辦卡時金融機構是如何審查的?申請金融卡的客戶應該要比對證件(實名制),詳細填寫個人資料,並握有客戶的平日使用習慣。一旦有異常的使用記錄,應該要設計自動通報系統。
- 開戶後金融卡中的金錢流動有沒有異常現象?應該可以運用AI,建立客戶帳戶ATM異常流動的偵查系統。例如:在遠離平日活動區域的地方大額提款、短時間內在多台ATM提領大額現金、數次提領額度剛好在接近法定管制金額以下、數次大額轉帳至特定帳號……等,這些訊息可以根據警方破獲詐騙案例的慣用手法,不斷更新補充。
- 使用ATM提款時不是有監控系統嗎?雖然用的不是相同的金融卡,但都是同一樣貌且戴口罩的提款人在操作,無法偵測到異常嗎?例如:同一台ATM短時間有數件不同金融卡的大額提款;提款機準備的現金突然很快被全部提領;設立在特定地點(如醫院)的ATM,有不符慣常情況的異常資金流動;……
總之,這類的詐騙活動之所以猖獗,應該與金融機構的不作為有關,如果同樣的手法一再發生,顯然詐騙集團是在利用金融機構驗證系統的漏洞。因此,如何防止自己的平台被歹徒利用,金融機構當然有一定的責任,而不能只是依賴民眾的熱心和機警警方的配合,好像與己無關!
同學們,關於本議題你還有什麼補充想法或不同意見?歡迎提出分享討論。
瀏覽數:
分享
